全国服务热线优家在线家庭服务云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德国:家庭教育不可缺席

2018-09-27     来源:赤峰日报

德国人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养儿童的义务明文写入宪法的国家。去过德国的人有个共识,那就是,该国全民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孩子的素质养成,切实让家庭教育不缺席、不落伍、不走过场。因为他们懂得,好的家庭教育即可培养好的习惯,好的习惯能够影响人的一生,乃至影响国运兴衰。比起传授知识,德国人更注重传授技能,注重培养孩子一生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国的家庭教育能够给人以很多有益的启示。

  德国人极为重视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养儿童的义务明文写入宪法的国家。去过德国的人有个共识,那就是,该国全民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孩子的素质养成,切实让家庭教育不缺席、不落伍、不走过场。因为他们懂得,好的家庭教育即可培养好的习惯,好的习惯能够影响人的一生,乃至影响国运兴衰。比起传授知识,德国人更注重传授技能,注重培养孩子一生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国的家庭教育能够给人以很多有益的启示。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德国没有学前教育,他们教育的成功之处,体现在家庭教育方面。
  家庭教育,着重抓三个方面。阅读养成、人格训练、父母是子女的益友。


  阅读养成。人所共知,阅读养成是良好的习惯。在德国,阅读是须臾不能离开的生活内容之一,平均每人每年读书47 本。德国和俄罗斯、以色列一同是读书量名列前茅的国家。无论是家庭、乘车场所、小憩时间,只要有人群的地方,你几乎看不到玩手机的,孩子、成年人都在人手一册聚精会神阅读。
  阅读,让孩子增加了积累,弥补了时间的空白和学前教育的缺失,开阔了视野,提升了阅历、学识的空间抑或储量,也抹平了无所事事的寂寞与无聊。
  阅读,还是孩子实现人生乐趣的有效途径,让孩子具有了阳刚、坚毅、乐观向上的精神高度。
  说阅读,当然不能不提默克尔。《默克尔传记》作者戈尔德·朗古特曾如此形容默克尔类似的“不寻常行为”——“她很低调,总有自己的坚持,一般人很难读懂她,认为她是个谜。”其实,沉思和坚持的能力与她阅读的养成分不开。威严的父亲在默克尔很小的时候起就向她灌输了一种观念:必须永远比同龄人更出色。而出色的途径之一,就是阅读。后来,阅读的信条便成了默克尔毕生的座右铭。


  人格训练。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时间观念;一个是契约精神;一个是团队意识。
  德国人时间观念极强,犹如军营的士兵。他们活得充实,有活力,有激情。这和从小的时间观念训练不无关系。“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宝贵的时间,在德国折射出了精彩与璀璨,人们不虚度、不浪费、不懈怠,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让每一寸光阴都长出了青翠的叶子和鲜艳的花朵;德国人的契约精神是生长在骨子里的,这是从小养成的结果。契约精神,淬炼了他们的人品,让他们一是一二是二,不会弄虚作假,不屑瞒天过海、李代桃僵。所以,他们靠自己人格的魅力、靠恪守诚信的契约精神打造工匠精神,造出了让世界信得过的产品,让无数百年老店成为自己国家光彩熠熠的金字招牌。杜绝商品粗制滥造、假冒伪劣的短期行为,德国的产品让世界推崇、放心,反而行稳致远、声名远扬。无疑,这不仅发人深思且令人肃然起敬;团队意识,就是从小树立讲大局、讲协作、讲团结的信念,培养孩子具备一个人的力量是加法、一个集体的力量才是乘法的观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永葆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大局意识。这样,日积月累,德国的国家精神、整体素质、道德信仰,则具有了迥异于别国的大格局、大境界、大气象。


  父母是子女的益友。亲子,不是溺爱,是交流,是亲近,是陪伴,是率先垂范。总结起来,就是要求父母成为子女的良师益友。在德国,这种观念不仅是共识,已经形成风气,形成良好氛围。在这里,家庭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或者基调,这就是陪伴。教育部门提出一个主张: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是的,家里爱意流淌,彼此心灵打开,互相看见,互相听见,彼此倾诉,才是目的。
  家庭教育好。这样,会让家长增强责任感,实现与子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气氛。而且与子女的交流机会一多,自然具有清风出袖、朗月入怀的情感,整个社会,岂能不进步、不和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摘编自2018 年9 月27 日《赤峰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uhomeonlin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