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儿要往一处使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
在建立自己的家庭之后,首要的是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经营好这层关系,夫妻更容易理顺他们与子女的关系以及与双方原生家庭的关系。同时,尽量避免把原生家庭中不好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相处模式和沟通模式等带到新家庭中;可以试着发展新的语言系统,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真诚地寻求帮助,而不是偏激地指责、攻击家人;尝试从以前的父母控制子女,转变为让子女自己管理自己,父母尊重子女,与之保持平等的关系。如此,子女会逐渐乐于接近父母。
每个家庭都会有矛盾,如果家人之间不能相互包容或以恰当的方式沟通并缓解矛盾,无论是“眼里不揉沙子”针尖对麦芒,还是采取维持表面和平的回避方式,争吵最终都不可避免。相比之下,后者更容易累积矛盾,导致暗战,并由此一点点升级为互撕。家里鸡飞狗跳,家人不得安生,每个人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备受煎熬。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写下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语,提醒我们,家庭矛盾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永恒的生活课题。
近日读美国心理学家奥古斯都·纳皮尔和卡尔·惠特克所著的《热锅上的家庭》一书,最大的感受是,一个家庭犹如一个小型而完整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间特定的交往模式构成。一旦家庭成员间出现矛盾,不管它是以亲子冲突,还是以夫妻矛盾等方式呈现,都不能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简单应对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热锅上的家庭》中,布莱斯家族成员——疲惫的丈夫,沮丧的妻子,叛逆的大女儿,自以为是的儿子,忧心忡忡的小女儿,控制欲强的外祖母,耀眼强势的祖父母相继登场,它通过对布莱斯一家家庭关系的治疗,让我们看到了解决家庭纷争,重塑亲密关系,还原一个相亲相爱、幸福家庭的力量与方法。今天读来,依然深受启发。
一些家庭的日子过得不消停有多种原因,其中的导火索是存在沟通障碍,亦即家人之间不能或不会“有话好好说”,这与当事人内心淤积的不良情绪有直接关系,当他的情绪容忍度饱和时,其与家人沟通时就会不自觉地把内心的怨气流露出来,甚至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把负面情绪一股脑发泄到对方身上。
比如,书中的母亲(妻子)卡罗琳准备晚餐时,突然觉得被烦琐的家务压得透不过气来,大声喊人来摆餐具。只有大女儿来帮忙,当她摆完餐具要走开时,卡罗琳生气地指责:“你只会偷懒”,这激怒了大女儿。生活中,这样的情形并不罕见,一旦对方回应,冲突在所难免,家人内心都很受伤。
亲人之间产生负面情绪,与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和错位的关系脱不了干系。
青春期孩子与父母的冲突,是当今社会一个普遍现象,如果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家里的火药味就更浓。书中,16岁的大女儿是叛逆的典型,和母亲的关系剑拔弩张,经常夜不归宿,离家出走,甚至企图自杀;母亲则认为女儿不听话、不尊重自己。然而,引起尖锐的亲子冲突有其他家庭原因。
我们每个人在习惯、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都带有原生家庭的烙印。实际上,卡罗琳对女儿的控制,承袭了她母亲对自己几十年来一贯的控制。丈夫大卫也“遗传”了其父亲工作狂的特征,夫妻关系日渐疏离,进而发生错位:大卫夫妇分别把大女儿和儿子作为倾诉对象,导致子女缺乏安全感。
这让我们想到电视剧《小欢喜》中的离异母亲宋倩,把自己所有感情倾注到女儿英子身上,在其潜意识里,英子既是女儿又是伴侣,正是这种错位的家庭关系,导致后期英子抑郁成病。
不难发现,我们身边的少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沉迷于游戏,源于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原生家庭的差异导致的家庭矛盾等,以至于孩子在家庭中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的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求救信号,全家人都有责任。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写道:“我们所有人都是被家庭这个大熔炉锻造出来的。家庭不仅仅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的集合,它更是一个体系,容纳着彼此紧密相连的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深刻地,而且往往是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其他人。”
家庭成员共存共生,家庭问题需要全家人一起努力调整而不是回避。真正主导我们人生的,最终是我们自己。英国作家劳伦斯说:“你将建立的家庭,比你出生的家庭更重要。让自己独立的第一步就是与原生家庭分离,别让他们的错误做法影响你的一生。”
在建立自己的家庭之后,首要的是把夫妻关系放在第一位。经营好这层关系,夫妻更容易理顺他们与子女的关系以及与双方原生家庭的关系。同时,尽量避免把原生家庭中不好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相处模式和沟通模式等带到新家庭中;可以试着发展新的语言系统,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真诚地寻求帮助,而不是偏激地指责、攻击家人;尝试从以前的父母控制子女,转变为让子女自己管理自己,父母尊重子女,与之保持平等的关系。如此,子女会逐渐乐于接近父母。
《热锅上的家庭》借助一次次会谈,将一个家庭的矛盾解剖开来,探究隐藏在家庭矛盾表象之下的真实状况,让人们看到,每个家庭要变得更好,其所有家庭成员都要付出努力,劲儿要往一处使,共存共生,才是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它也让我们学到与配偶、子女以及原生家庭建立和谐关系的方法。或许,这就是这本书首次出版于20世纪70年代,但几十年多次重复出版、长盛不衰的秘诀所在。(陈若葵)
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发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