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优家在线家庭服务云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解读

家庭教育专家刘秀英谈《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修订)》(三)尊重是最好的与未知共存的途径

2022-11-01     来源:家庭教育工作委员会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应如何落到实处?刘秀英老师谈道,家长首先要尽到养育的职责,提供满足儿童成长的物质条件,满足儿童基本的生存需要,多陪伴儿童。禁止打骂儿童。给孩子提供全面发展个性的机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教养方法要科学,应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给孩子立规矩,同时高度关注孩子的反应,尊重孩子的发展需求,不能只凭父母的一厢情愿对孩子提要求,规划孩子的发展。

  修订后的《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新增了8条核心理念,包括“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包括哪些内容?家长应如何落实这一理念?中国妇女报的记者专访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刘秀英。

尊重是最好的与未知共存的途径
  记者:您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应如何落到实处?
  刘秀英: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家长首先要尽到养育的职责,提供满足儿童成长的物质条件,满足儿童基本的生存需要,多陪伴儿童。
  禁止打骂儿童。家长是监护人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有打骂的权利。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的规定,伤害孩子肯定是违法行为。家长履行监护职责首先要守法。要依法依规履行家长教育职责。同时,社会要监督家庭,提高家庭保护意识,教师、居委会、街坊邻居等社会的每个公民,发现儿童身上有伤痕,都有权过问,发现问题及时报警。

尊重是最好的与未知共存的途径
  给孩子提供全面发展个性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家长打着爱的旗号包办代替,也是对孩子参与生活权利的剥夺。
  尊重儿童以往更多的是关注社会层面,家庭层面相对较少。尊重儿童权利是儿童观的重要内容。家长、学校、社会应当树立尊重儿童的意识,在尊重儿童的前提下,很多教育问题会迎刃而解。
  目前,媒介资讯充分发达,时时干扰家长的情绪和判断,家长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事实上,在一个孩子身上不可能集结那么多"别人家孩子”所有的优点。家长需要更多的定力,知道“我的孩子具有哪些特点”“我的孩子需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我的孩子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总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教养方法要科学,应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给孩子立规矩,同时高度关注孩子的反应,尊重孩子的发展需求,不能只凭父母的一厢情愿对孩子提要求,规划孩子的发展。儿童的成长存在很大的未知空间,尊重是最好的与未知共存的途径。尊重孩子,不否定孩子的成长愿望,合理期待,才能达到孩子最好的状态。


  来源:《中国妇女报》